报告文章

国有大行专题:疫情下银行业受到冲击,国有大行利润增速领跑同业,多项指标保持领先

惠誉博华 / 金融机构 / 中国 / Thu, 2021年06月17日

2020年的疫情给中国宏观经济及银行业带来了冲击,但国有大行凭借其较强的经营能力,依然实现了优于股份制银行及中国银行业平均水平的净利润增长。同时,国有大行资产质量依然保持银行业领先水平,不良贷款率继续保持往年低于股份制银行及银行业平均值的水平。目前国有大行中,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已被认定为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未来交通银行也有可能被纳入这一名单。因此这五家银行将需要满足更高的资本要求。从2020年末的静态数据观察,目前五家国有大行在资本水平上仍然存在一定的缺口,2025年和2028年总资本缺口分别为约2.5万亿及4.0万亿。未来若五家国有大行盈利能力提高,信贷投放速度放缓,则资本缺口可能在后续适当缩小。

2020年银行业资产增速加快,国有大行利润增速高于同业

中国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以下简称“国有大行”)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国邮储银行在内的六大行。国有大行在中国金融体系中扮演关键角色,其业务范围及资本实力皆代表中国银行业的领先水平。

2020 年疫情冲击下,中国经济环境迎来挑战,受益于整体宽松的货币环境,商业银行整体采取了“以量补价”的应对策略,加大了资产的投放。受此影响银行业2020年整体资产增速高于往年,达到10.25%。对比全行业来看,国有大行经营风格相对稳健,其2020年资产增长速度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为9.50%。而同期的股份制银行及城商行的资产增速则分别达到11.68%和10.18%。对比往年数据也可以发现,即使是在疫情前的2019年,国有大行资产增速也是略低于银行业整体水平。

从净利润角度分析,2020年国有大行净利润平均增速为2.36%,而同期银行业整体利润增速为-5.02%。股份制银行及城商行表现也相对逊色,二者2020年的净利润分别同比下降4.19%和14.50%。横向比较之下凸显了国有大行较强的经营能力,特别是在疫情冲击、经济增长遭遇挑战情况下良好的持续盈利能力。

国有大行的营业收入 在2020年疫情期间依然实现了较好的增长,其平均增长率为4.56%,其中建设银行及交通银行的营业收入增长最为强劲,分别达到了7.12%及5.91%。其余各家机构营业收入增幅大多处于3%-4%区间。从收入构成分析,国有大行2020年营业收入中,利息收入的比重有所提升,其平均比例由2019年的72.98%提升至2020年的76.11%。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宽信用政策下加大资产投放带来的效果。而同期的股份制银行及城商行的净利息收入占比也有所提高,分别上升6.64及7.43个百分点。就国有大行而言,其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在2020年占比出现下滑,由2019年的平均占比15.46%下降至2020年的13.13%。除交通银行外,各家机构的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均出现负增长。

惠誉博华认为,2020年在宏观经济受到疫情冲击的影响下,国有大行实现了2.36%的净利润增长,远高于银行业平均水平。结合其低于同业的资产增长来看,国有大行的业绩表现凸显了其稳健的经营特征。但新冠疫情导致居民消费意愿下降,以及一系列向实体经济减费让利等政策的执行和实施对银行中间业务产生了一定影响。2020年6月国常会明确提出将适时引导金融机构通过降低利率、减免服务费等多种形式对实体企业进行合理让利。因此,商业银行净利息收入增速放缓,手续费及佣金收入降低也一定程度上与之相关。但未来随着经济复苏,消费需求回暖,国有大行收入有可能迎来增速反弹。

资产质量行业领先,未来进一步下行压力有限

国有大行的资产质量长期处于银行业领先水平,其不良贷款率在过往年中持续低于银行业平均水平。2020年由于国有大行普遍加强了不良贷款认定,其平均不良贷款率由2019年的1.33%上升至1.45%。但与整个银行业来看,2020年末国有大行的不良贷款率继续保持优于股份制银行(1.50%)和城商行(1.81%)平均水平,也远低于整个银行业的1.90%平均水平。

如果按照贷款行业来观察,国有大行投向住宿餐饮行业的资产平均不良率较高,达到8%,此外批发零售行业也有较高的不良贷款率(7.18%)。这两个行业在2020年疫情下,受到冲击较大,且行业内中小企业较多,在经济恶化情况下抗风险能力较弱。但惠誉博华认为,随着2021年经济持续复苏,预计未来资产质量有改善的空间。

国有大行拨备覆盖率长期维持较高水平,2017年至2020年期间持续维持在170%以上。虽然2020年较2019年小幅下滑,由243%下降至231%,但整体水平依然保持充足。对比整个银行业来看,国有大行2020年末的拨备覆盖率高于银行业平均水平204%,也高于股份行(197%)及城商行(190%)平均水平。

2020年商业银行加强了不良贷款的认定,因此拨备覆盖率的下滑主要是由于不良贷款的增长而造成的。对比银行业以及股份制银行平均水平,国有大行的拨备覆盖率仍处于领先。

惠誉博华认为,小微延期还本付息相关的贷款对资产整体质量会有影响,但压力有限,目前大部分的商业银行已经积极采取了调整,当前的资产质量状况已经反映了延期还本付息可能造成资产恶化的潜在风险,未来影响相对有限。

资产规模增长给资本充足率带来下行压力

中国银行业2020年经历较快的资产规模增长,在一定程度上给资本水平带来了压力。从行业平均水平来看,中国银行业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在2020年经历了下滑,由2019年的10.92%下降0.2个百分点至2020年的10.72%。相比之下国有大行的一级核心资本充足率虽然也经历了大体相当的下降幅度,但依然维持在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11.60%,距离监管要求的7.5%有着很大的安全空间。同期的股份制银行平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1.12%,而城商行的平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93%,均低于国有大行水平。

《附加监管规定》出台带来影响较小,国有大行资本水平处于规则要求上方

2021年4 月 2 日,中国人民银行联合银保监会发布 《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监管规定(试行)(征求意见稿)》(下称《附加监管规定》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附加监管规定》将D-SIBs(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分为五组,第一组到第五组的银行分别适用0.25% 、0.5% 、0.75% 、1%和1.5% 的附加资本要求。但若银行同时被认定为G-SIBs(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和D-SIBs,则附加资本要求采用二者孰高原则。在政策的执行上,预计2021年第四季度将会公布第一版D-SIBs名单,并给予1年以上的过渡期,留给银行相对充裕的时间来进行资本补充。

预计国有大行中的6家商业银行将全部入选进D-SIBs名单,其中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将进入第四组别,交通银行进入第三组别,而邮储银行则进入第二组别。由于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已经执行G-SIBs监管要求,此次《附加监管规定》将不会带来额外影响。基于各家银行2020年报数据来看,国有大行于2020年末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和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在9.6%-13.62%以及11.86%-14.28区间,处于《附加监管规定》所要求水平的上方,且空间较大,惠誉博华预计2021年第四季度公布第一版正式D-SIBs名单后对国有大行的实际影响相对较小。

总损失吸收能力与规定要求仍存在差距,未来需补充资本

2020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及银保监会公布《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总损失吸收能力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 “办法” ), “办法” 要求2022年前被认定的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总损失吸收能力(TLAC)与风险加权资产的比率在2025年及2028年起不得低于16%和18%。“办法” 规定缓冲资本不得计入外部总损失吸收能力。在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发布的G-SIBs名单中,将入选的银行分为5个组别,每个组别将受到不同水平的附加资本要求。目前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已经入选G-SIBs名单第二组,农业银行入选第一组。因此这四家银行需额外满足2.5%的储备资本要求和1%-1.5%的G-SIBs附加资本要求(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为1.5%,农业银行为1%)。如果未来2022年1月1日前,交通银行被纳入G-SIBs名单第一组,也将面临和农业银行同样的资本要求。

从2020年末的数据观察,五家国有大行目前在满足资本要求方面还存在一定的距离。若考虑满足额外2.5%的储备资本要求和1%-1.5%的G-SIBs附加资本要求,基于2020年末静态数据测算,五家国有大行2025年和2028年TLAC总资本缺口分别为约2.5万亿及4.0万亿。

结合当前经济环境以及商业银行经营情况,惠誉博华对未来五家国有大行的资本缺口进行测算。在测算过程中,惠誉博华设置了三种风险加权资产的增速情形:情景一为较慢增速(4.50%),情景二为中等增速(7.50%),情景三为较快增速(10.50%)。其中中等增速假设与2017-2020年五家国有大行风险加权资产实际增长率接近。测算结果显示,在中等增速情景下五家国有大行2025年及2028年的总资本缺口为7.0万亿及13.4万亿,但若五家国有大行在未来盈利能力提高,信贷投放速度放缓,则资本缺口可能适当缩小。

2020年7月,银保监会表示,鼓励银行增加利润留存,做实资本积累,支持银行发行普通股、优先股、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二级资本债等资本工具。就目前数据观察,五家国有大行未来面临的资本缺口较大,需要发行资本工具来满足监管要求。近年来,中国的商业银行资本工具发行量大幅增长,其中2019年资本工具发行量较2018年提升191%,而2020年的发行量在2019年的基础上继续提升。惠誉博华认为,五家国有大行在中国银行业中信用水平较高,通过发行资本工具来弥补资本缺口的能力较强,因此未来极有可能适当加大资本工具的发行量。此外,国有大行在过去两年一直保持低于银行业平均水平的资产增速,未来或继续保持这一态势,所以实际需要面对的资本缺口可能更为乐观。

受宏观环境影响盈利能力有所减弱,但整体水平高于同业

国有大行2020年的净息差略有下滑,由2019年的2.19%下降至2020年的2.15%。但六家国有大行中,也有部分银行(如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在2020年保持了往年的净息差水平或经历小幅上升。对比整个银行业来看,国有大行的净息差高于城商行(2.14%)以及整个银行业的平均水平(2.10%),但低于股份制银行平均水平(2.32%)。

惠誉博华认为,银行净息差的下降主要源于资产端收益率的下行压力。2020年国有大行生息资产收益率一改往年增长趋势,下降0.17个百分点至3.71%。国有大行由于在中国经济和金融系统中的重要位置,在2020年贯彻落实了诸多支持实体经济和小微企业的政策。向实体经济让利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资产收益率,但不能说明银行的经营能力发生恶化。此外在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影响下,银行相较往年较快的资产增长速度也是影响生息资产收益率的因素。同样受到宽货币政策的影响,国有大行的负债成本在2020年有所改善,由2019年的1.90%下降至2020年的1.78%。

银行业整体的资产利润率在2020年同样经历下滑,由2019年末的0.83%下降到2020年末的0.69%。但值得注意的是,国有大行即使在2020年依然保持了行业的领先地位,当年末资产利润率稳定在0.89%,相比之下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资产利润率均值分别为0.75%和0.55%,均大幅低于国有大行水平。

响应经济支持政策,小微企业债发行量稳步上升

近年来,中国政府不断加强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特别是在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上做出了极大努力。受此影响,商业银行也开始重视对小微企业的扶持。而通过发行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促进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扶持成为了重要的手段之一。国有大行长期以来在响应国家政策方面一直处于领先,这一点也可以通过近年来国有大行的特色债券发行上看出。从2018年开始,国有大行的小微企业债的发行开始稳步上升,从2018年全年发行100亿元,增长到2021年前4个月发行800亿元的规亿元的规模。此外,在2020年疫情期间国有大行还发行了95.5亿的疫情防控债券,为疫情的防控提供支持。惠誉博华认为,不论是近年来稳步攀升的小微企业债发行量还是2020期间的疫情防控债的发行,都体现了国有大行在中国金融系统中的重要位置,特别是在落实国家相关政策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未来随着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理念的不断强化,预计国有大行在小微企业债等金融工具的发行规模方面还会有所提升。

总结与展望

2020年的疫情给中国宏观经济及银行业带来了冲击,但国有大行凭借其较强的经营能力,依然实现了优于股份制银行及中国银行业平均水平的净利润增长。同时,国有大行资产质量依然保持银行业领先地位,不良贷款率继续保持往年低于股份制银行及银行业平均值的水平。未来小微延期还本付息相关的贷款对资产整体质量会有影响,但压力有限。

目前国有大行中,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已被认定为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未来交通银行也有可能被纳入这一名单。因此这五家银行将需要满足更高的资本要求。从2020年末的静态数据观察,目前五家国有大行在资本水平上仍然存在一定的缺口,2025年和 2028年TLAC总资本缺口分别为2.5万亿及4.0万亿。未来若五家国有大行盈利能力提高,信贷投放速度放缓,则资本缺口可能在后续会适当缩小。

从2018年开始,国有大行小微企业债的发行开始稳步上升,在2020年疫情期间国有大行还发行了95.5亿的疫情防控债券,为疫情的防控提供支持,这些都体现了国有大行在中国金融系统中的重要位置。惠誉博华预计,在2021年整体经济复苏的大环境下,国有大行的经营表现将较过去的2020年更为突出。后续惠誉博华将会持续关注中国银行业的发展态势以及国有大行的经营及盈利情况。

附录:

TLAC缺口测算说明

本次TLAC缺口测算,是基于2017-2020年五家国有大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风险加权资产实际复合增长率情况,并假设未来几年增长速度相对稳定的情况下进行的。以下为三种增速假设的基本情况。

假设一:风险加权资产增速较慢(4.5%),该假设下未来五家国有大行为节约资本,主动放缓信贷投放增速,风险加权资产规模增速明显放缓;

假设二:风险加权资产增速中等(7.5%),该假设是基于2021年起,国内及全球疫情受到较好控制,宏观经济迅速反弹至2020年以前甚至更高水平,五家国有大行主要业务回归常态, 风险加权资产增长速度几乎与2017-2020年的实际复合增长率接近;

假设三:风险加权资产增速较快(10.5%),该假设可能发生的情景为宏观经济未来再次受到难以预测的外部冲击,五家国有大行再次加大信贷投放(如COVID-19疫情下,银行业RWA增速显著上升),风险加权资产增长速度快速上升至历史水平以上。

内部资本积累方面,我们在结合历史表现的基础上,基于相对审慎的考虑,假设2021年五家国有大行净利润较之前年度增长2%,之后每年净利润增长速度恢复并稳定在每年上升5%,并保持现有的30%派息率。若未来五家国有大行盈利表现优于预期,亦或降低派息率,都将降低2025及2028年的实际TLAC缺口。在未来的测算中,惠誉博华也可能根据宏观经济及行业实际发展情况,对相关假设进行调整并持续更新相关缺口。

 

相关报告

银行业资本分析与展望:部分股份制银行未来资本或承压,G-SIBs面临较大的TLAC缺口

银行业资产质量分析与展望:小微企业不良贷款延缓暴露,城商行及农商行资产质量或承压

银行业盈利分析与展望:让利政策影响有限,拨备计提力度加大,商业银行盈利下滑

 

分析师

李沄桥
+8610 5663 3821
yunqiao.li@fitchbohua.com

高雅君
+8610 5663 3820
joyslin.gao@fitchbohua.com

 

免责声明

本报告基于惠誉博华信用评级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惠誉博华”)认为可信的公开信息或实地调研资料编制,但惠誉博华不对该等信息或资料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作任何保证。本报告所载的意见、评估或预测仅反映惠誉博华于本报告发布日的判断和观点,在不同时期,惠誉博华可能发布与本报告观点或预测不一致的报告。

本报告中的信息、意见、评估或预测仅供参考,本报告不构成对任何个人或机构推荐购买、持有或出售任何资产的投资建议;本报告不对市场价格的合理性、任何投资、贷款或证券的适当性(包括但不限于任何会计和/或监管方面的合规性或适当性)或任何投资、贷款或证券相关款项的免税性质或可征税性作出评论。个人或机构不应将本报告作为投资决策的因素。对依据或使用本报告所造成的一切后果及损失,惠誉博华及相关分析师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报告版权仅为惠誉博华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翻版、复制、发表、引用等任何形式侵犯惠誉博华版权。如征得惠誉博华同意进行引用、刊发的,需在允许的范围内使用,并注明出处为“惠誉博华信用评级有限公司”,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惠誉博华保留追究相关责任的权利。

惠誉博华对本免责声明条款具有修改和最终解释权。

下载报告
 

谢谢。 您的下载链接将很快通过电子邮件发送给您。

请留下您的个人基本信息,阅读惠誉博华所有的研究报告。

 

感谢您。我们已将报告的链接发送至您的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