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文章

疫情超预期扩散对经济增长形成掣肘

惠誉博华 / 企业 / 中国 / Tue, 2022年04月26日

新冠病毒Omicron变异毒株凭借其超强的传染性,在国内出现了超预期扩散,在“动态清零”政策严厉执行下,疫情不休显著加剧“三重压力”,GDP增速受到掣肘。
当前,居民收入增速持续放缓,失业率上升,收入端不确定性增强,消费意愿阑珊,居民举债购房意愿与能力受到挫伤,导致房地产销售持续低迷,房地产投资全面低落。作为固定资产投资压舱石的基建投资正在发力,预计将保持较快增长。受益于政策鼓励、行业转型升级以及出口韧性,制造业投资延续快速增长,但增速逐步放缓。价格因素维系出口韧性,内需不振引致进口超预期下滑。在世界经济复苏节奏明显放缓以及疫情对国内供应链产生冲击背景下,中国出口贸易势必会受到拖累。
目前已至4 月下旬,国内疫情尚未得到显著缓解,即使5月上旬经济逐步恢复,疫情的次生影响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殃及5、6月份的经济增长,不少小微企业、工商个体户面临生存考验,失业率可能继续攀升,经济增速面临继续放缓压力。
 

疫情加剧“三重压力”,2022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速低于全年目标

2022年年初以来,一些突发因素超出市场预期,全球通货膨胀持续走高、俄乌冲突导致地缘政治恶化,外部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加大,更为严峻的是,与2020年疫情相比,新冠病毒Omicron变异毒株借助其超强的传染性,导致最近一轮疫情超预期扩散、波及面更广,在 严厉执行“动态清零” 政策下不少城市和地区不得不实施了封控措施,这些因素叠加致使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进一步放大,经济增长再度承压。国家统计局4月18日公布中国经济一季度多项经济指标,一季度GDP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8%,环比折年率5.3%,明显低于2021年四季度的6.1%,4.8%的经济增速亦落后于政府制定的全年5.5%的目标。

消费低迷陷入负增长

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3%。扣除价格因素2%,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实际增长1.3%。3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3.5%,尽管统计部门未披露3月份实际增长速度,但考虑到1月、2月与3月CPI分别录得0.9%、0.9%与1.5%,呈上升趋势,因此可以估算3月份价格因素至少不低于1季度数值(2%),由此推算,3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至少同比下降5.5%。主要消费品中,必选消费相对稳健,但可选消费如化妆品、金银珠宝、汽车类等均大幅下降。

消费低迷不振的首要原因是国内疫情超预期扩散蔓延,居民收入增速持续放缓,失业率上升,收入端不确定性增强,消费意愿阑珊。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345元,比上年名义增长6.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1%,远低于2021年8.1%的增速。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832元,增长5.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仅增长4.2%,明显落后于同期GDP增速。

央行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一季度“更多消费”与“更多储蓄”之间的占比差距走阔至31个百分点(储蓄占比减去消费占比),与2020年一季度持平,凸显居民消费意愿阑珊。
3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8%,比2月份上升0. 3个百分点。值得关注的是,16-24岁、25-59岁人口调查失业率分别为16.0%、5.2%,呈持续上升趋势。目前青年失业率明显偏高,考虑到暑期国内即将迎来高达1,076万名毕业生,毕业季就业形势将十分严峻。


其次,Omicron变异毒株导致疫情加速扩散引发多地封控措施升级,物流快递阻滞、线下消费场景大幅受限、客流量急剧下滑也是消费低迷的重要原因。3月份,铁路运输、航空运输、住宿、餐饮等接触性聚集性行业业务活动明显减少,餐饮收入同比失速大跌16.4%,线上购物仅小幅增长2.7%,增速较2月份下滑10.9个百分点。
目前已至4 月下旬,国内疫情尚未得到显著缓解,即使5月上旬经济逐步恢复,疫情的次生影响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拖累5、6月份的经济增长。不少小微企业、工商个体户面临生存考验,失业率可能继续攀升,二季度消费依旧不容乐观。

基建投资发力、制造业投资保持韧性,房地产投资全面低落

一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9.3%,增速较快,其中各类大宗商品、原材料价格高企带来的价格因素也对固定资产投资形成一定支撑。分产业来看,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几乎完全来自于基建和制造业两大产业,而房地产投资同比基本持平。

基建投资:“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已成为2022年全年贯串中央政府与各级地方政府经济工作的基调,一季度稳增长政策不断出台并逐渐显现成效,尤其是作为重要抓手的基建投资表现亮眼。一季度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8.5%。基建投资快速增长得到了强力的资金与项目双重保障。一方面,截至2022年3月末,地方政府专项债累计发行约1.25万亿元,占提前下达额度的86%,投向基建比例达到45%左右,目前已经向项目单位拨付资金8,528亿元,占发行额的68%。其中,各地安排超过1,100亿元专项债券资金用作重大项目资本金,有效发挥政府投资“四两拨千斤”的撬动作用。同时快速增长的社会融资规模,尤其是银行贷款,也为基建投资提供了强大的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国务院也表示今年各地方政府已经分两批共储备了7.1万个项目,数量比较充裕,近期固定资产投资本年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额亦大幅增长。截至4月14日,今年先后已有25个省份披露了2022年地方重大项目投资相关规划,加总计算的年度计划投资总额达12. 27万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同比增速为14.7%,创出2019年以来新高。基建是重大项目的重要投资方向之一。从19个省份披露的项目类型来看,交通、能源、水利、环保、城市建设等基建、民生改善类项目以及产业转型发展类项目占比分别达40%、9%和51%。

基建投资发力也得到挖掘机等设备开工率的印证,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一季度,汽车起重机、正面吊、挖掘机整体开工率遥遥领先其它设备,开工率整体超过55%。其中,汽车起重机一季度开工率创下三年来同期最佳数据(2020年51.2%、2021年72.4%、2022年74%)。


制造业投资:受益于政策鼓励、行业转型升级以及出口韧性,制造业投资延续快速增长。一季度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速15.6%,前值为20.9%,近期部分地区推动发放 “技改专项贷” ,通过技改贴息政策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规定将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从75%提高到了100%,这些措施对拉动制造业企业投资扩张具有积极作用和良好效果。随着近些年中国经济的发展,由过去的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和过去相比也有新的变化。可以观察到,在工业生产当中,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保持较快增长,对工业的支撑作用在增强,在工业投资中,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投资都保持了较快增长。一季度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达到32.7%。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37.5%、35.4%。另外,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同比增速也达到了42.1%。惠誉博华预计,2022年制造业投资仍将保持较快增长,但在疫情冲击和出口订单减少压力下,预计增速逐步回落。


房地产投资:行业景气低迷,投资全面低落,销售一落千丈。一季度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0.7%(前值3.7%),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同比增长1.0% (前值1.8%),房屋新开工面积下降17.5%(前值-12.2%),房屋竣工面积下降11.5% (前值-9.8%)。同期,房地产销售面积同比下降13.8%(前值-9.6%);销售额同比下降22.7%(前值-19.3%)。

截至4月18日,今年已有超过80个城市调整房地产政策,包括放宽落户、调整公积金使用政策、降首付比例、降低房贷利率、放松限购限售等。其中30余城调整公积金政策,涉及提高公积金贷款最高额度,降低公积金贷款首付比例,放宽公积金贷款使用条件等。但即使如此,房地产销售与投资尚未出现好转迹象。


房产地销售低迷可能主要来自以下两个因素:首先,居民部门杠杆高企、疫情反复爆发以及经济增长放缓,导致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放缓,收入预期变差,进而挫伤居民举债购房意愿与能力。截止3月底,居民债务扩张速度已经降至5,517亿元/月,较一年前历史高点7,686亿元/月大幅下降28.2%,而且这个收缩态势已延续一年之久,预计未来仍将持续一段时间。居民债务增长速度大幅收缩则喻示居民在收入增长放缓、收入预期变差的情形下力求负债最小化。


其次,2021年至今,许多房地产企业发生资金链断链、债务违约,在建楼盘停工无法向购房人按时交付房屋现象日益增多,导致居民购房尤其是购置期房的意愿淡薄,持币观望情绪浓厚,引发房地产销售增速大幅下滑。

房地产投资表现与房地产开发到位资金息息相关。一季度,房地产开发到位资金累计同比-19.6%,前值为-17.7%;其中,国内信贷、自筹、定金与预收款和个人按揭贷款累计同比分别为-23.5%、-4.8%、-31.0%、-18.8%。尽管监管部门不断强调要满足房地产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但是实际效果十分有限,到位资金中的国内信贷继续边际下降。而定金与预收款和个人按揭贷款增速大幅下行则反映了房地产销售惨淡、居民举债买房大为减少。


惠誉博华认为,在疫情超预期爆发形势下,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将受到较大牵制,预计房地产投资将对总投资形成拖累,制造业投资受出口增速逐渐回落影响也将面临增速降低风险,而作为压舱石的基建投资将持续回升,但要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长也面临力所不逮的尴尬。

价格因素维系出口韧性,内需不振引致进口超预期下滑

2022年1季度中国出口(以美元计价)同比增长15.8%,其中1至2月、3月出口同比增速分别为16.3%、14.7%,与2021年相比呈现逐级回落走势,总体仍强于市场预期。不过,在大宗商品价格交替攀升、全球陷入高通胀泥淖之际,出口商品价格走高对出口增长贡献不菲,导致出口呈现量价背离之势,譬如,作为重点出口商品的集成电路、手机和钢材更是量跌价升。

受全球高通胀、俄乌冲突以及疫情反复多重冲击,全球经济增长再度承压。3月摩根大通全球综合PMI已自上月的53.4跌至52.7,同期新订单指数由上月的54.0回落至53.8;4月18日世界银行行长表示,将2022年全球经济增速预期从4.1%下调至3.2%。在世界经济复苏节奏明显放缓趋势下,中国出口贸易势必会受到拖累。

此外,近两个月以来Omicron变异毒株在国内迅速蔓延传播,在中国继续严厉实施动态清零防疫政策下,越来越多的城市和区域陆续进入封控状态,导致众多企业停工停产、物流阻滞、供应链中断,最新整车货运物流指数(剔除历年春节因素影响)已创2020年7月以来新低,这势必导致4月份出口受到严重拖累。若这种局面得不到有效扭转,预计大量海外订单将向周边东南亚国家转移,全年中国出口增速不容乐观。


2022年1季度中国进口(以美元计价)同比增长9.6%,其中1月、2月与3月进口同比增速依次为19.9%、10.5%与-0.1%,几呈跳跃式下跌。进口超预期下降的主要原因一是国内再度受到疫情大面积扩散的冲击,多地、多行业工业产生受到严重干扰,引致进口下降;二是全球大宗商品价格高居不下,对国内进口需求构成一定抑制。同样,国内进口也受到了全球高通胀压力的影响,受价格支撑,以煤及褐煤、原油和天然气等为首的部分大宗商品进口金额均高速增长,但剔除价格因素后,进口数量增速反而呈现下滑,如煤及褐煤(-24.2%)、原油(-8.1%)和天然气(-5.1%)。


在Omicron变异毒株蔓延不止、物流阻滞导致正常生产受到干扰、国内消费低迷以及高基数背景下,预计4月份国内进口同比可能继续下滑。

相关研究

GDP增速显放缓   稳增长政策待发力(2022.02)

分析师

常海中
+ 86 (10) 5663 3870
haizhong.chang@fitchbohua.com
 

刘濛洋,CPA,FRM
+ 86 (10) 5663 3875
mengyang.liu@fitchbohua.com
 

周纹羽,CPA;CPA,CGA(Canada)
+ 86 (10) 5663 3872
wenyu.zhou@fitchbohua.com
 

免责声明

本报告基于惠誉博华信用评级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惠誉博华”)认为可信的公开信息资料编制,但惠誉博华不对该等信息或资料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作任何保证。本报告所载的意见、评估或预测仅反映惠誉博华于本报告发布日的判断和观点,在不同时期,惠誉博华可能发布与本报告观点或预测不一致的报告。
本报告中的信息、意见、评估或预测仅供参考,本报告不构成对任何个人或机构推荐购买、持有或出售任何资产的投资建议;本报告不对市场价格的合理性、任何投资、贷款或证券的适当性(包括但不限于任何会计和/或监管方面的合规性或适当性)或任何投资、贷款或证券相关款项的免税性质或可征税性作出评论。个人或机构不应将本报告作为投资决策的因素。对依据或使用本报告所造成的一切后果及损失,惠誉博华及相关分析师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报告版权仅为惠誉博华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翻版、复制、发表、引用等任何形式侵犯惠誉博华版权。如征得惠誉博华同意进行引用、刊发的,需在允许的范围内使用,并注明出处为“惠誉博华信用评级有限公司”,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惠誉博华保留追究相关责任的权利。
惠誉博华对本免责声明条款具有修改和最终解释权。

 

下载报告

下载报告
 

谢谢。 您的下载链接将很快通过电子邮件发送给您。

请留下您的个人基本信息,阅读惠誉博华所有的研究报告。

 

感谢您。我们已将报告的链接发送至您的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