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文章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中国工商企业的影响

惠誉博华 / 企业 / 中国 / Mon, 2020年02月03日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突发性蔓延

2020年1月,中国武汉爆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 NCP)疫情。这一突发性疫情在中国大陆迅速蔓延,确诊病例呈类指数型增长,31个省级行政单位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国际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宣布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的公共卫生紧急事件(Public Health Emergency of International Concern,PHEIC)”。截至2020年2月9日24时,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累计报告确诊病例40,171例,死亡病例908例,治愈病例3,281例;中国境外累计报告确诊病例319例,死亡病例1例,治愈病例38例。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新增确诊人数自2月4日起呈现下降趋势,向好苗头初露端倪,但防疫任务仍重大且繁巨。

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展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力度大于2003年重症急性呼吸综合症(SARS)

于2003年第二季度集中爆发的重症急性呼吸综合症(SARS)短暂冲击了中国宏观经济的运行,致使当季GDP增速自一季度的11.1%回落至9.1%。但随着疫情于年中得到控制,2003年第三、第四季度的GDP增速均恢复至10%。惠誉博华认为,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虽与SARS具有一定相似性,但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力度更大。

与2003年中国同时享受人口红利、加入WTO红利、外部发展环境平稳良好不同,目前上述红利效应已经或者正在消退,中美关系日趋复杂,经济正处于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的重大转型期,GDP增速回落,经济总量巨大,对突发疫情的抗击可能需要付出更多的经济代价。2003年中国大陆的SARS疫情主要集中于广东与北京,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则广泛肆虐于湖北、广东、浙江、河南、湖南、安徽、江西、江苏、重庆等省,区域内中小微企业与民营企业密集,疫情对此类经济主体的生存与发展带来了一定挑战。

2003年中国三产GDP增速

从产业结构来看,2019年,中国三次产业结构对经济的贡献度已由2003年的3.1%、57.9%、39.0%转变为3.8%、36.8%、59.4%,以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已成为驱动经济增长的核心引擎,也是本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的重点领域。由于消费者信心的重建需要时间,第三产业的修复速度将明显低于第二产业,这使得疫情对经济的影响较17年前将更加难以平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爆发正值中国传统春节假期,人口受疫情影响难以及时向工作岗位回流,企业面临因返工延迟或效率暂时降低带来的供给侧压力,这可能在短期内制约了中国试图效仿2003年模式,即以固定资产投资刺激经济增长的努力。

 

中国政府为缓冲疫情影响所实施的货币政策空间大于财政政策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程度关键取决于疫情的持续时间及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政府可实施的经济扶持政策的空间。考虑到中国经济进一步加杠杆空间相对有限、地方政府债务高企,中央政府财政政策空间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相对而言,效果更为直接的货币政策大概率将进一步宽松,从而稳定并刺激经济在疫情得到控制后实现恢复性增长。

中国政府及监管机构针对此次疫情实施的经济与企业扶持政策

 

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持续,则其对中国工商企业的影响将呈现分阶段扩散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延续对中国工商企业运营的影响将不断深化。虽然各类工商企业几乎均面临疫情的影响,但影响的深入程度与疫情的延续时间密切相关。惠誉博华认为,随着对病毒研究、患者治疗取得重要进展及中国政府采取的严格防控措施逐步生效,疫情大概率在2020年一季度得到有效控制。在此基准情景下,疫情影响将主要在交通运输、旅游、酒店、餐饮、娱乐等大众服务类企业间形成第一阶段扩散;在悲观情景下,如果疫情于短期内未能得到有效控制,其影响将在以汽车为代表的耐用品、房地产等行业形成第二阶段扩散;在极端情景下,疫情影响的第三阶段扩散将深入至煤炭、钢铁等原材料及资本品生产类企业。同时,债务特征、周期性表现与经营特点也将影响企业对疫情的抗击能力。因此,如果仅发展到上述基准情景,则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中国工商企业的影响将主要集中于旅游、酒店、餐饮等线下服务类企业,对耐用品、房地产、煤炭及钢铁等企业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小。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中国工商企业的影响

 

第一阶段疫情影响将在交通运输、旅游、酒店、餐饮、娱乐等大众服务类企业间扩散

地方政府为控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蔓延,采取了交通管制、出行限制等措施,消费者受疫情影响主观出行意愿也极大降低,人口流动的减少直接引发了部分大众服务类企业的需求真空,使其成为了本次疫情第一阶段的影响对象。根据中国交通运输部统计数据,2020年2月6日、7日、8日,中国铁路、道路、水路、民航旅客发送人次同比分别下滑85.9%、85.0%、84.0%;春运前30日(2020年1月10日~2020年2月8日)全国累计发送旅客13.52亿人次,较2019年同期下降40.0%。2020年1月24日,中国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发布紧急通知,暂停全国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经营团队旅游及“机票+酒店”旅游产品,境内游增量项目中止,境外游与入境旅游项目因PHEIC认定影响而广泛受限。交通运输与旅游行业的客流减少进一步加剧了酒店、餐饮与娱乐行业的需求衰退,此类企业正经受着由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所引发的巨大需求冲击,经营指标将再现17年前因SARS疫情而导致的萧条。

2003年中国客运量同比增速

 

大众服务类企业对线下经营的依赖程度高,特别是旅游与酒店行业,无法通过线上方式提供服务,餐饮、娱乐行业线上化经营相对容易,但仍难以缓冲线下模式遭受的巨大损失。尽管疫情结束可能引发客流的报复性增长,其仍将对所涉工商企业的全年业绩造成侵蚀。部分大众服务类工商企业经营杠杆偏高,刚性的固定成本支出难以避免,进一步削弱了其对突发疫情的抗击能力。

 

悲观情景下疫情影响可能在以汽车为代表的耐用品、房地产等企业间形成第二阶段扩散

在悲观情景下,疫情在短期内未得到遏制,其对中国工商企业的影响将进一步深化,在以汽车为代表的耐用品、房地产等企业间形成第二阶段扩散。当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汽车行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供给端因节后开工延迟及运输受阻造成的复工困难或工作效率缺失,叠加原材料断供风险对一季度生产形成压力;需求端则表现为春节前后人员返乡对汽车销售影响较大,同时随着疫情影响的扩散,消费者进店量可能急剧下滑,引发销售活动停摆,导致阶段性销量大幅下跌。湖北省作为中国汽车制造行业重镇,疫情形势复杂严峻,区域内车企受到的影响在第一阶段的基准情景中即有所体现。惠誉博华预计,待疫情得到控制后,企业将陆续复工;随着产能利用率的回升及销售渠道的修复,疫情影响将逐渐消失。虽然传统汽车销售主要依赖于线下经销商,但随着消费与技术升级,汽车新零售线上平台快速发展,汽车行业对疫情的抗击能力有所提升。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 SARS疫情对汽车产销量的显著影响集中在2003年3~6月:期间汽车产销量增速大幅下降,且产量增速下滑滞后于销量增速;随着疫情影响在6月以后逐步消除,行业汽车销量也随之攀升。惠誉博华认为,尽管积压的迟滞消费在此次疫情稳定后将得到释放,但中国汽车保有量已由2003年的21辆/千人提升至2018年的172辆/千人,汽车销售在经济增长降速背景下已连续两年下滑,行业发展阶段正由增量市场向存量市场过渡,这使得汽车产销量在疫情结束后的反弹力度将无法与17年前相提并论。

2002年10月~2013年12月中国汽车产销量同比增速

 

如疫情影响进入第二阶段,其将直接抑制房地产行业当期需求,推动需求后置,导致短期销售恶化。当前,受春节淡季及疫情扩散影响,1月中下旬房地产企业销售已基本停滞。根据“克而瑞”数据统计,2020年1月中国“百强”房企销售金额较上年同期下降12%。惠誉博华认为,悲观情景下房企销售将持续低迷,现金回笼受阻。中国房地产企业普遍财务杠杆沉重、融资渠道受限,高度依赖销售回款作为重要现金流支撑,这削弱了企业对疫情的抗击能力,也加大了其资金压力与经营风险。对于商业地产占比较高的企业,受疫情引发的减租/免租与出行限制影响,其物业租赁、酒店收入在短期内也将面临较大幅度的下滑。

经过近20年的市场化洗礼,中国房地产市场已经步入规模发展的成熟期,与SARS疫情爆发时所处的发展阶段和政策环境存在显著差异。2003年,中国房地产行业以支持市场扩张、刺激购房需求为导向,宽松的政策环境为疫情结束后房地产市场的持续发展起到助推作用;然而,当前中国房地产政策以“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为出发点,在“房住不炒”的大基调下施行“因城施策”的灵活调控。惠誉博华认为,此次疫情将对中国房地产行业的当期业绩形成压制,今后市场修复受宏观经济发展、政策导向、供需特征等因素制约,上行动能较SARS疫情期间更为羸弱,需要边际放松的监管政策提供支持。

2002年2月~2013年12月中国房地产新开工面积、商品房销售面积累计同比增速

 

疫情持续无法扭转可能使其影响在煤炭、钢铁等原材料及资本品生产类企业间形成第三阶段扩散

在极端情景下,疫情持续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其影响将沿产业链向上蔓延,深入传导至原材料及资本品生产类企业,但按照目前的疫情防控力度与发展态势分析,此种情景概率极低。煤炭行业处于产业链上游,近年来得益于供给侧改革,长协价格平滑,盈利有一定支撑;但如果下游工业、服务业在第一阶段与第二阶段的疫情影响扩散下,用电量发生骤减,将对煤炭需求产生负面影响,煤炭采掘企业将感受到明显的经营压力。但随着疫情最终得到控制,用电趋势回升,下游需求较有保障。惠誉博华认为,目前疫情对煤炭行业供给端的影响低于需求端,煤价短期承压。但考虑到运输成本在煤炭价格中占有一定比重,疫情造成的运输受阻或将部分抵消价格下降的影响,行业对疫情的抗击能力相对较强,短期内疫情对煤炭采掘企业的影响有限。

钢铁行业一季度处于传统淡季累库周期,受此次疫情影响,短流程钢厂复工时间有所推迟,造成短期产能真空,但长流程钢厂持续生产,若下游房地产、汽车等行业受疫情拖累需求持续疲软,将造成钢铁行业整体库存积压,库存高企或将压低成材价格和钢企利润,不利于钢铁厂的短期流动性纾困。疫情影响的第三阶段扩散一旦形成,钢铁行业的重资产特征将弱化其对疫情的抗击能力。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爆发将推动部分行业的快速发展并可能催生新的业态

惠誉博华认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爆发将推动部分行业的快速发展并可能催生新的业态。疫情的蔓延带动相关药品及物资供不应求,呈现“井喷”式增长;家宅娱乐兴起,线上游戏、网络视频用户数量剧增;假期延迟激发了在线教育需求、线下培训机构关闭或将提高在线教育的普及率及渗透率,加速在线教育行业的发展;在线办公软件需求也随着疫情的发展而增长;线上消费可能重塑人群的购物习惯,推动生鲜平台、冷链运输等高科技物流的迅猛发展。

 

联系方式:

刘濛洋
分析师
工商企业
+86 152 0113 2657
mengyang.liu@fitchbohua.com


唐大千
副总监
工商企业
+86 137 1865 2605
darius.tang@fitchbohua.com

 

媒体关系:

孟悦
市场总监
业务与客户关系管理
+8610 5663 3831
yue.meng@fitchbohua.com

 

免责声明

本报告基于惠誉博华信用评级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惠誉博华”)认为可信的公开信息或实地调研资料编制,但惠誉博华不对该等信息或资料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作任何保证。本报告所载的意见、评估或预测仅反映惠誉博华于本报告发布日的判断和观点,在不同时期,惠誉博华可能发布与本报告观点或预测不一致的报告。

本报告中的信息、意见、评估或预测仅供参考,本报告不构成对任何个人或机构推荐购买、持有或出售任何资产的投资建议;本报告不对市场价格的合理性、任何投资、贷款或证券的适当性(包括但不限于任何会计和/或监管方面的合规性或适当性)或任何投资、贷款或证券相关款项的免税性质或可征税性作出评论。个人或机构不应将本报告作为投资决策的因素。对依据或使用本报告所造成的一切后果及损失,惠誉博华及相关分析师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报告版权仅为惠誉博华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翻版、复制、发表、引用等任何形式侵犯惠誉博华版权。如征得惠誉博华同意进行引用、刊发的,需在允许的范围内使用,并注明出处为“惠誉博华信用评级有限公司”,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惠誉博华保留追究相关责任的权力。

惠誉博华对本免责声明条款具有修改和最终解释权。

*中国在岸市场信用评级业务筹备工作进行中,正待监管机构批准。

下载报告
 

谢谢。 您的下载链接将很快通过电子邮件发送给您。

请留下您的个人基本信息,阅读惠誉博华所有的研究报告。

 

感谢您。我们已将报告的链接发送至您的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