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文章

不良处置压力加大,中小银行着力风险出清

惠誉博华 / 金融机构 / 中国 / Mon, 2022年09月05日

近年来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银行业加快了不良资产处置力度,2017-2021年累计处置不良资产达11.9万亿元,处置手段开始呈现多元化特征,呆账核销占比逐步下降。惠誉博华预计,2022年不良资产处置规模或将首次超过4万亿元。相较于大型银行,中小银行在内控机制和风险管理等方面相对表现偏弱,其不良贷款增速及规模占比也大幅高于银行业均值。尽管在监管引导下,中小银行近年来整体风险呈现逐步收敛态势,但未来仍有不小的不良处置压力。此外,中小银行对房地产及小微企业的风险敏感度相对更高,未来或将成为其主要风险来源。
从存量风险来看,中小银行风险主要呈现区域及结构性分化特征,农村金融机构风险占比较高,且高风险机构主要集中在中部及东北地区。从处置方式来看,地方政府不断强化属地职责,通过注资、合并、重组等方式“一行一策”化解风险。同时监管也积极鼓励不良资产公司深度参与中小银行改革化险,借助其专业优势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注:1)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对于银行业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分类标准,本报告将2021年末资产规模在5000亿元以下的银行纳入中小银行统计口径;2)小微企业贷款主要指单户授信在1000万元以下(含)的企业及个体工商户贷款。

银行业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风险化解压力将逐步下沉至中小银行


银行业近年来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以应对不良资产生成压力
随着中国金融改革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快,融资工具日益丰富,但中国银行信贷融资占社会融资规模的占比仍始终维持在60%左右。银行信贷在中国融资体系的主导地位稳固,银行资产质量是衡量中国企业信用水平变化的重要指标。近年来在深化供给侧改革、去杠杆、调结构背景下,中国经济面临的内外部不确定因素增多叠加疫情反复冲击、房地产行业持续低迷,企业信用风险事件频发。根据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近期发布的2022年度《中国金融不良资产市场调查报告》显示,中国不良资产的来源包括银行不良贷款、信托项目、非标债权、不良租赁资产、企业应收账款及委托贷款等,其中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占比过半。另一方面,近年来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稳中有降,在疫情冲击背景下仍保持韧性,截至2021年末,银行业整体不良贷款率为1.73%,与2017年末持平。2022年中国银行业资产质量继续改善,截至6月末,行业不良贷款率下降至1.67%。惠誉博华认为,这一定程度得益于银行业近年来持续加大不良贷款的处置力度。2017-2021年 银行业累计处置不良资产达11.9万亿元。2021年银行业全年处置不良资产3.1万亿元,与同期不良贷款存量规模的比例达108.9%,处置规模连续两年超过存量规模。如考虑不良处置规模的因素,2021年商业银行经调整后的不良贷款率由2017年末的3.17%上升至3.61%,不良生成压力有所加大。 

从不良贷款的处置方式来看,银行不良处置方式包括呆账核销、自主清收、转让、不良资产证券化等。为加快银行业不良资产处置效率,监管也逐步放宽了公司及个人不良贷款转让门槛,以拓宽不良资产转让渠道。银行不良处置手段开始呈现多元化的特征,呆账核销占处置总规模占比由2017年的54.2%下降至2021年末的30.3%。根据银保监会披露数据,2022年上半年银行业共处置不良近1.4万亿元,同比多处置2197亿元。考虑到2022年国际形势不确定性增加、疫情反复、房地产行业持续低迷等因素使得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宏观经济的再度承压将对银行资产质量产生负面影响,惠誉博华预计,2022年不良资产处置规模或将首次超过4万亿元。2022年净息差收窄背景下,银行盈利能力承压,核销规模的加大将进一步影响银行盈利水平。

中小银行资产质量持续改善,但不良资产处置压力仍较大


近年来中小银行在服务小微、乡村振兴和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以农村中小银行为例,根据银保监会数据披露,2021年末,农村中小银行涉农和小微贷款余额分别为13.3万亿元和12.9万亿元,占中国银行业的30%、27%,远超同期资产规模在行业内的占比(14.1%)。但同时,由于中小银行在内控机制、风险管理、资本实力等方面相对大型银行较弱,在中国宏观经济承压背景下,中小银行资产质量下行压力较大。2017-2021年,中小银行不良贷款规模年均增速34.3%,大幅高于同期银行业平均增速(13.5%),占银行业不良贷款比重由2016年末的14.3%上升至2021年末的33.3%。近期,个别村镇银行风险事件也使得中小银行风险化解成为社会和监管机构的重点关注领域。自2017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首次提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以来,中小银行风险呈现收敛趋势。截至2021年末,中小银行关注及不良贷款合计占比为8.5%,相较于2017年末压降3.3个百分点。另一方面,随着2019年《商业银行金融资产风险分类暂行办法》的出台,中小银行不良披露质量有所改善,截至2020年末,商业银行逾期90天以上贷款占不良贷款比率已降至76.0%,其中中小银行逾期90天以上的贷款占不良贷款比重已由2018年的148.8%降至101.5%,大部分中小银行将逾期90天以上贷款全部纳入不良。
 

惠誉博华认为,尽管从不良贷款率上看中小银行风险呈现收敛趋势,但实际不良资产处置压力并未显著缓解。其一,中小银行不良贷款率下降的重要原因或为处置规模的增加,但贷款组合的实际风险尚未明显改善,随着经济下行不良贷款仍会持续暴露。2017-2021年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及处置规模合计增加了13.18万亿元,其中中小银行 占比超过45.7%(同期中小银行资产规模平均占比仅为20%)。根据银保监会披露,2022年上半年,中小银行累计处置不良贷款5,945亿元,同比多处置1,184亿元,同比增量规模占银行业比重首次超过50%;其二,现阶段仍有少部分中小银行仍存在资产质量披露不实问题, 2021年国家审计署针对中小银行的审计结果显示,23家中小银行少披露不良资产1,709.62亿元,该部分不良资产仍需较长周期逐步化解。

房地产和小微贷款或将成为中小银行未来主要风险来源


经济下行压力的加大将对商业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资产质量产生负面影响。惠誉博华认为,未来资产质量下行压力将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其一,以商业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与房地产行业关联紧密,虽然近年来在房地产调控政策背景下,金融机构已主动压降房地产开发贷风险敞口,但房地产困境对商业银行的冲击仍不容忽视(详见:房地产困境对中国银行业资产质量挑战几何)。2018-2021年,以中小银行为主的中小金融机构房地产开发贷占总贷款规模比重由9.8%降至6.6%,较2018年末下降3.2个百分点,高于金融机构平均降幅(1.2%)。中小金融机构房地产对公贷款敞口(6.6%)已接近行业平均水平(6.2%),但考虑到其合作机构多为中小型或民营房企,结合此前惠誉博华对于上市银行房地产不良贷款的压力测试表现,我们预计,在房地产行业需求低迷、融资受限、房企违约率高企背景下,中小银行所面临的资产质量冲击或将更加不容乐观。 
 

其二,近年来为进一步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监管出台了多项支持小微企业的信贷政策,银行小微贷款占比稳步提升。截至2021年末,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为19.1万亿元,2019-2021年平均增速超过25%,占总贷款规模比重由2019年末的9.0%上升至11.6%。2022年全球通胀压力持续走高叠加中国疫情超预期扩散,使得小微企业面临成本及销售的双重压力。2021年末,小微企业不良贷款率为2.18%,高于同期银行业平均不良贷款率(1.73%)。随着2021年小微贷款延期还本政策的逐步到期,小微贷款信用风险或将持续暴露。相较于大型银行,中小银行的合作客户多为小微企业,截至2021年末,中小银行小微贷款占贷款总额比重为28.5%,大幅高于行业均值水平(11.6%)。这也意味着,中小银行对小微企业贷款信用风险的敏感程度更高。同时由于跨省展业的限制,中小银行区域集中风险更高,区域经济的不景气也将加大辖内中小银行的资产质量下行风险。
参考《2021年中国金融稳定报告》,惠誉博华针对银行业小微企业贷款风险敏感度进行了预测分析(情景假设详见附录)。测试结果显示,小微贷款信用风险对银行业整体冲击较为可控,在悲观情景下,银行业拨备覆盖率仍能保持在124.3%,高于监管要求(120%)。 但不同类型银行资产质量表现分化。大型银行受益于其较为充足的拨备水平,即使在悲观情景下,其拨备覆盖率仍能保持在150%以上。而由于中小银行小微贷款风险敞口较大,在悲观情景下,中小银行不良贷款率上升约2个百分点至5.9%,拨备覆盖率水平下降至75.5%,低于监管最低要求水平(100%) 。

惠誉博华认为,相较于大型银行,中小银行对小微企业及房地产企业的风险敏感程度更高。尽管近期出台的小微企业纾困政策 或将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中小银行不良暴露风险,但长期来看,在宏观经济增长承压、房地产业持续低迷的背景下,中小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压力依然较大。

 

中小银行风险处置呈现属地化特征,农村金融机构风险占比较高


从存量风险来看,根据2021年央行金融机构评级结果,目前中小银行风险主要呈现出两大特征。其一,农村高风险金融机构占比较高。截至2021年末,农合机构(包括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信社)和村镇银行高风险机构数量分别为186家和103家,两者合计占全部银行业高风险机构数量的95%。2018-2021年,银保监会累计协助处置高风险农村中小银行627家,处置不良贷款2.6万亿元(占同期中小银行处置规模达50%)。农村金融机构已成为了中小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的重点领域;其二,高风险机构呈现区域集中化。截至2021年末,全国24个省市高风险机构均已降至两位数以下,存量高风险机构主要集中在河南、黑龙江、辽宁等在中部及东北地区。

从风险处置方式来看,目前中小银行风险处置方式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属地化特征,中小银行的过往风险处置案例均先由地方政府配合当地银保监会牵头拟定处置方案,随后通过注资、合并、重组等方式化解风险。
针对存量风险处置压力较小的银行,监管部门主要通过注资的方式,支持相关银行通过自主清收、核销、转让等市场化方式实现存量风险的出清。2020年国务院首次批准地方政府通过专项债的形式补充中小银行资本,中小银行专项债发行驶入快车道。截至2022年7月末,各地方政府已累计发行支持中小银行专项债规模2,499亿元,覆盖20个省市的320余家中小银行,其中90%为农村金融机构。2022年支持中小银行专项债可用额度达3,200亿元(其中新增额度2,000亿元),上半年已完成分配额度1,874亿元,预计8月底将完成全年额度的分配。从地区分布来看,2022年中小银行专项债的分配重点仍集中于中部及东北地区,这也与央行发布的《2021年中国金融稳定报告》中的抽样结果相符。惠誉博华认为,相较于发行永续债、二级资本债等次级债,通过专项债补充中小银行资本的效率更高。其一,专项债更具有灵活性和针对性,可以有效减轻一些尾部中小银行的资本补充压力(该类型银行通常发行次级债难度较大),在目前专项债覆盖的超过320家银行中仅有6家中小银行总资产规模超过2,000亿元,占比不足2%。而相较之下,同期发行二级资本债和永续债的银行中,有超过50%的银行资产规模超过2,000亿元;其二,专项债补充资本属性更强,目前专项债主要通过金控平台间接入股、协议存款转股等形式进行注资,可以用来直接补充银行一级资本;其三,专项债主要由地方政府担保发行,其融资成本相对较低。但考虑到中小银行专项债多为10年期的长期债权,后续如何通过市场化的方式进行退出、退出后是否会对相关主体产生资本压力仍需持续关注。
 

而针对中高风险金融机构,监管部门更倾向于通过兼并重组的方式,“一行一策”稳妥处置,以控制风险外溢。城商行方面,自2020年7月,银保监会表态支持部分省份对辖内的城商行采取联合、重组等方式深化改革,化解风险以来,陆续有23家城商行宣布合并,2021年,城商行数量已由2020年末的134家下降至128家。从经营表现来看,合并初期的银行主要聚焦于存量风险的化解,对其盈利产生一定影响。随着历史遗留问题逐步化解,规模效应日益增强将助推相关银行的业绩回暖。以2020年成立的蒙商银行、四川银行为例,两家银行在完成相关风险出清后,2021年均实现了净利润的大幅增长。 

农商行方面,《全国农村中小银行机构行业发展报告2021》显示,截至2020年末,全国已有12个省市完成农信社改制工作。2021年,农村信用社机构数较去年减少64家至577家,而农村商业银行机构数量则相应增加了57家。2021年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推动村镇银行化解风险改革重组有关事项的通知》以推动化解村镇银行风险出清,近期河南村镇银行风险事件再一次暴露出村镇银行在股东管理方面的存在的漏洞。惠誉博华预计,未来村镇银行吸收合并进程将进一步加快,高风险村镇银行将采取同业吸收合并的方式进行整合,村镇银行数量预计将日渐减少。
同时为缓解地方政府风险处置压力,监管也在积极引入国有资本参与中小银行风险化解。2022年6月,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引导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聚焦主业积极参与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62号文”)提出鼓励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以下简称“AMC”)参与高风险中小金融机构的兼并重组,从此前城商行合并案例来看,包括四川发展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和辽宁金融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等在内的地方AMC均参与了其辖内城商行的兼并重组工作。2022年,河南资管和中原资管协助中原银行共计剥离了245亿元的不良资产,预计未来该合作模式仍将延续。同时62号文大幅放宽了不良资产的收购门槛,将违约债券、90天以上逾期资产、延期还本付息资产等五大类金融资产纳入收购范围。结合2021年债券违约及银行延期还本付息的存量贷款规模 (按照同期银行业不良率进行估算),惠誉博华预计,本次收购范围的拓宽将为不良资产市场带来接近4500亿元的潜在风险资产,也将为AMC提前协调处置风险资产提供更大空间。2022年8月,银保监会首次透露,计划会同相关部门考虑选择6个省份开展支持地方中小银行加快处置不良贷款的试点工作,预计高风险机构较为集中的河南、黑龙江、辽宁等省份或将首批入选,未来中小银行不良资产处置规模仍将保持高位。不良资产公司尤其是地方AMC将借助其深耕本地的区位优势在中小银行改革化险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附录:


1)    惠誉博华基于各类型银行近三年小微贷款增速、总贷款增速、贷款减值增速及2021年末的拨备覆盖率情况,测算不同情景下2022年不良贷款率及拨备覆盖率的变化情况。
2)    情景假设主要参考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21》中关于中小微企业的敏感性压力测试情景,根据银保监会披露,2021年银行业普惠小微企业不良贷款率为2.18%。
3)    主要测算参数及情景设置如下:  
 

1. 2022年6月23日,银保监会副主席肖远企披露,2017-2021年累计处置中小银行不良贷款5.3万亿元。

2.  2020年4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将中小银行拨备覆盖率监管要求阶段性下调20个百分点至100%-130%。

3. 2022年6月银保监会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受疫情影响困难行业企业等金融服务的通知》,鼓励商业银行对对于受疫情影响严重的制造业、餐饮、零售、文化、旅游、交通运输等小微企业贷款继续实施延期还本付息至2022年底。

4. 根据央行口径披露,截至2021年底,银行业已累计对16万亿元贷款实施延期还本付息。

 

相关研究

房地产困境对中国银行业资产质量挑战几何
中小银行补充资本有利于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
 

分析师


盛云霄
+86 10 5663 3826
norman.sheng@fitchbohua.com

彭立
+86 10 5663 3823
li.peng@fitchbohua.com

免责声明


本报告基于惠誉博华信用评级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惠誉博华”)认为可信的公开信息或实地调研资料编制,但惠誉博华不对该等信息或资料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作任何保证。本报告所载的意见、评估或预测仅反映惠誉博华于本报告发布日的判断和观点,在不同时期,惠誉博华可能发布与本报告观点或预测不一致的报告。
本报告中的信息、意见、评估或预测仅供参考,本报告不构成对任何个人或机构推荐购买、持有或出售任何资产的投资建议;本报告不对市场价格的合理性、任何投资、贷款或证券的适当性(包括但不限于任何会计和/或监管方面的合规性或适当性)或任何投资、贷款或证券相关款项的免税性质或可征税性作出评论。个人或机构不应将本报告作为投资决策的因素。对依据或使用本报告所造成的一切后果及损失,惠誉博华及相关分析师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报告版权仅为惠誉博华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翻版、复制、发表、引用等任何形式侵犯惠誉博华版权。如征得惠誉博华同意进行引用、刊发的,需在允许的范围内使用,并注明出处为“惠誉博华信用评级有限公司”,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惠誉博华保留追究相关责任的权利。
惠誉博华对本免责声明条款具有修改和最终解释权。
 

下载报告

下载报告
 

谢谢。 您的下载链接将很快通过电子邮件发送给您。

请留下您的个人基本信息,阅读惠誉博华所有的研究报告。

 

感谢您。我们已将报告的链接发送至您的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