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化资产处置规模大幅领先,批量转让资产规模稳步增长
自2016年首单信用卡不良资产支持证券(信用卡NPAS)发行以来,通过证券化方式处置的信用卡不良贷款规模逐年攀升,2024年同比增长5.9%至2013.2亿元,已成为不良资产证券化市场中不良资产处置规模最大的品类,占比超60%。
2021年1月银保监会发布通知,明确试点开展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参与试点的个人贷款范围包括已经纳入不良分类的信用卡透支、个人消费信用贷款、个人经营类信用贷款。同年次月,首单信用卡不良贷款批量转让项目挂牌,但随后两年多内,信用卡不良贷款批量转让项目的挂牌量一直处于低位。2023下半年起,信用卡不良贷款批量转让的成交规模显著上涨,2024年达467.1亿元,同比增长23.9%。
证券化的资产逾期期限因发起机构而异,批量转让的资产集中于深度逾期
从处置资产的逾期期限分布来看,通过证券化方式处置的信用卡不良贷款资产池的加权平均逾期期限多集中于半年以内。2024年发行的信用卡NPAS交易中,按发起机构分类,资产池平均逾期期限最长者较最短者长约半年左右,显示了不同发起机构对入池资产逾期期限的偏好有所不同。相较而言,批量转让方式处置的信用卡不良贷款资产池则集中于深度逾期,2024年挂牌交易中近9成的资产池加权平均逾期期限长于2年。
证券化资产的折价比例缓步下行,小幅高于批量转让的平均水平
信用卡NPAS证券发行规模占资产池未偿本息费的比例,可视作证券化方式处置的不良资产的折价比例。近年来该比例呈缓步下行态势,2024年市场平均水平为7.2%,较上年下降1.5个百分点。对于批量转让的不良资产,转让价格与资产池未偿本息费之比可视作其折价比例。由于批量转让的信用卡不良贷款成交量相对较低,其资产折价比例波动较大。2024年批量转让的信用卡不良贷款的平均折价比例为5.3%,低于证券化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两种方式处置资产在逾期程度、不良金额等特征上的差异。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挂牌的信用卡不良批量转让项目的竞价起始价占资产规模的平均比例约为4.0%,低于同期市场平均成交价,侧面反映了信用卡批量转让项目的市场认可度较好,平均而言能够较资产出让起始价产生一定的溢价。
以上为《信用卡不良贷款处置——证券化与批量转让发挥差异化作用》摘要内容,报告全文请点击页面左下角“下载报告”。
相关研究
《2025年银行间信贷资产证券化展望》
《惠誉博华银行间市场NPAS指数报告2024Q3》
分析师
huan.wang@fitchbohua.com
fei.zheng@fitchbohua.com
媒体联系人
jack.li@thefitchgroup.com
免责声明
本报告基于惠誉博华信用评级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惠誉博华”)认为可信的公开信息或实地调研资料编制,但惠誉博华不对该等信息或资料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作任何保证。本报告所载的意见、评估或预测仅反映惠誉博华于本报告发布日的判断和观点,在不同时期,惠誉博华可能发布与本报告观点或预测不一致的报告。
本报告中的信息、意见、评估或预测仅供参考,本报告不构成对任何个人或机构推荐购买、持有或出售任何资产的投资建议;本报告不对市场价格的合理性、任何投资、贷款或证券的适当性(包括但不限于任何会计和/或监管方面的合规性或适当性)或任何投资、贷款或证券相关款项的免税性质或可征税性作出评论。个人或机构不应将本报告作为投资决策的因素。对依据或使用本报告所造成的一切后果及损失,惠誉博华及相关分析师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报告版权仅为惠誉博华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翻版、复制、发表、引用等任何形式侵犯惠誉博华版权。如征得惠誉博华同意进行引用、刊发的,需在允许的范围内使用,并注明出处为“惠誉博华信用评级有限公司”,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惠誉博华保留追究相关责任的权利。
惠誉博华对本免责声明条款具有修改和最终解释权。